1、挺进大别山主要是中野1、2、3、6、10、11纵队,陈赓兵团4、9纵队以及等8纵一部没参加南下,继续在山西河南等地作战,这个兵团当时大约7、8万人。另外留在晋冀鲁豫老根据地还有8纵另外一部,这一部分在徐向前的整编下,吸收根据地地方武装,以后演变成了华北军区18兵团,人家徐向前可是129师第一副师长。这一部分在西南战役中重新归入第二野战军序列。
2、中野千里挺进大别山最可惜的是在过黄泛区的时候,由于泥沼地带,重武器行动困难,只得忍痛炸掉全部重炮和汽车,并将缴获的坦克分解掩埋。这导致其后中野重火力严重不足。这种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气魄也非刘邓能下,只有勇于打坛坛罐罐,奋力向前,才能在当时严峻的时刻强渡黄泛区。
3、1948年春,刘邓重新会合,中野走出大别山,其直接指挥的1、2、3、6、11等纵队合计不过6万余人,但是有一部分主力转化为江汉、桐柏军区部队,没有计入其中。从账面数字看,似乎中野严重缩水,但是仔细看,其实这6万人没有包含陈赓兵团的8万野战主力。所以,在淮海战役中,中野全部野战主力加起来还有14万人左右。虽然此时中野野战军主力远不如华野和东野,但是解放军逐鹿中原大势基本已定,中野其中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