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ls0411 于 2011-9-15 18:08 发表 
我说的是讨论婚姻问题,就是由于农村人和城里人结婚后的各种矛盾问题是讨论热点,如果没有大量的城乡婚姻,怎么有这么多有问题婚姻供大家讨论。再说了,许多小县城里城乡婚姻更是普遍,不要提到城市户口就想到大城市,小城镇居民同样有城市户口的。
都说了有政策是一码事,执行政策又是一码事,马太效应的作用似乎完全不在你的考虑范围内。以IT为例,名义上是全面开放的,但是低种姓长期处于赤贫状态,没有受过教育的低种姓人口如何从事IT业这样需要相当的培训和教育的工作?现在支持起印度IT业的员工中到底是低种姓占多数还是高种姓占多数?而印度IT从业人员的80%出身于 “高级种姓”,只有9%来自所谓的“低级种姓”。这与“低级种姓”占印度总人口52%的基本事实显然是极不相称的。而在中国,农村尖子生上大学真的难度非常大么?再说了,中国农村大学生上学难多数是因为经济能力而不是户籍,印度贱民上学难则是经济和种姓原因兼而有之。
印度的问题就是在于种姓定职业,许多人因为种姓失去工作的机会。举个例子,长期以来印度是不准许低种姓进入厨房工作的,因为他们会“污染食品”。这样以来就剥夺了低种姓从事餐饮服务业的机会。而高种姓通常不能去从事从事农业,工业与服务业里很多“动手”的工作,因为这是一些“低贱的工作”。也许这种做法符合印度的特点,但对劳动力自由流动是严重的破坏。当某个行业出现大量的人力缺口时,就很难填补缺口,因为闲置的劳动人口中高种姓的不来,低种姓的不能要。这就是印度人口无法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原因。
而中国虽然长期存在二元户籍体制,但没有用户籍限制职业,劳动力人口可以在各行业自由流动,能实现所谓的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这样才有了这几十年的“人口红利”。
1、婚姻当然有矛盾,但为何只有城乡婚姻的矛盾会拿出来说?这不是说明了其不平等么。
2、我很奇怪你这个曾经引用过百度搜索资料的人,居然还能在那振振有词的说印度贱民上不起学是因为种姓问题。有关印度当今种姓问题那段,就在你之前所说的“印度贱民得不到政府救灾援助而死于水灾”的前一段。
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为了保证低种姓人和贱民的教育和求职权力,印度还实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仅在议会两院为他们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中为他们保留高达27%的名额。另外,还给低种姓出生的学生一定比例的升学名额。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记录里不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
你觉得这与人口红利有啥了不得的关系?印度成不了世界工厂,不是他们的低种姓人不准进工厂,而是他们根本就没那么高的效率。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印度,印度人做体力活的效率都是有数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