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先烈致敬!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解放后可以授衔为上将或大将的,我补充一个:
卢冬生(1908-1945)
资历: 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长。
湖南省湘潭县人,1908年4月16日出生于湘潭县。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长陈庚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7月,随陈庚离开武汉去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会昌战斗中,陈庚左脚受重伤,他冒着弹雨救护,又辗转护送陈庚至上海疗伤。同年12月7日,经陈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中央特科工作。
1928年1月,奉命护送贺龙等前往湘鄂边开展武装斗争,公开身份为贺龙的警卫员,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交通员。1928年春,贺龙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严重挫折后,他临危受命,前往上海与党中央联系,汇报情况,听取指示。此后,又多次往返于深山老林与上海之间,为贺龙部队和党中央传送文件、信息。中共六大文件和井冈山红军斗争的材料,都是他亲手带回湘鄂边的,对红军和苏区的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贺龙正是在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后,决心建设“朱毛”的红军,在部队建立民主制度和政治工作,加强党在军队的组织,使红四军从此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31年3月,先后任红四军手枪大队队长、红二军团警卫营营长、第七师二十团团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特委将监利、沔阳、潜江等独立团合并成湘鄂西独立师,任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在突围战斗中,领导两个营断后,在苦战中与团长王炳南带领的主力失去联系,转移至荆、当、远地区。在离开主力、失去领导、敌情严重、给养不足的困难情况下,领导部队坚持斗争,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发展到1000多人。1933年1月率部与红三军主力在鹤峰会师,不仅为处境困难的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而且带回几万块银元和一些布匹,为红三军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久,任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参加了恢复湘鄂边苏区的斗争。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参加了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系列斗争。1935年11月参加长征。
1936年4月,指挥部队在石鼓镇扎木排抢渡金沙江,保证了红二六军团顺利过江。
1937年7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任该师三五八旅旅长,9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9月毕业。因苏德战争爆发,交通线被截断,他与刘亚楼被分配到远东地区参加反德、意法西斯战争。1945年8月5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他随苏联红军回到哈尔滨。
194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他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不幸的是,14日凌晨他带着警卫员去火车站取行李归来的途中,路遇几个苏联红军士兵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这几名苏联红军士兵趁其不备向他开枪,他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7岁。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的军纪,曾经给老一辈的东北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即使是在中苏友好的五十年代,这段历史也严重地影响着中国人民同“老大哥”的关系。过去出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照顾到两国人民的感情,这类事情在中苏两国的公开出版物中长期被讳言。在苏联已经不存在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实事求是地公开谈论此事。
从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开始,其相当一部分官兵就表现出严重的放纵行为。他们不仅对战败的日本人进行抢掠施暴,而且对于其盟国中国的老百姓,也经常进行骚扰。特别是抢东西,强奸妇女两项,造成了东北许多群众的严重恐慌。当然,在一百多万进入东北的苏军中,这些犯罪者不是少数,特别是在东北各大城市,一到夜晚就有一些零散的苏军士兵拦路抢劫行人和追逐妇女,有时还持枪闯入民宅。结果使中国女人晚间不敢上街,男人上街则不敢戴手表、穿皮大衣。许多喝得醉醺醺的苏军官兵又到处倒卧路旁,令人观之侧目。 但是在各地造成的影响却相当恶劣。当了十四年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见到的“解放者”们,却是这样的一副形象:苏军的散兵游勇们白天就在街上乱窜,有的到处找酒喝,有的偷仓库的东西,成袋的在街上拍卖,晚上喝的醉醺醺,闯街钻巷找“玛达姆” ,吓得老百姓关门闭户,都盼着他们早点走。
一国到它国驻军时的军纪,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形象。美军到中国后,奸淫妇女,搞“吉普女郎”,结果“沈崇事件”后引起中国人民的强力愤怒几十万中国人上街游行抗议。美军占领日本时强奸之风更甚,据冈村宁次回忆录称,仅在日本关东地区,美军黑人士兵每月犯强奸案叁千多起。过去人称美国为帝国主义,这些还好理解;被称为社会主义榜样的苏联“老大哥”,其军队也出现这种现象,则实在令人摇头叹息,令中国方面长期难以公开解释。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在谈到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也犹有积愤地说当时苏联红军的军纪实在是坏透了。
对于苏军出兵东北,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是着重看其帮助中国驱逐日寇的主流。几十年来,矗立在东北各地的苏军纪念碑每逢纪念日都摆上花圈,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历史支流的苏军军纪问题,却也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长期留下了难忘伤痕,甚至也成为六七十年代中苏对立的一个前因。这一事实说明,一个民族的感情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以傲慢的态度忽视他民族的感情,自己到头来也会受到惩罚。
[ 本帖最后由 lakewarder 于 2009-8-18 04: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