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点,在辩论时要文斗不要武斗,是在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一前提下的.而整个第六条又是在第五条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其实就是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结合第六条,刘少奇,邓小平属敌我矛盾,是这次运动的重点]
显然,一旦是敌我矛盾,就没辩论,只有批斗,哪还需要"文斗"?而对刘少奇,王光美,邓小平,乃至彭德怀的批斗,也是不允许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辩论"的. 毛粉们试图在后半句要文斗上玩真正的断章取义,却有意将敌我矛盾,辩论时,这次运动的重点等等内容通通省略.这才是真正的春秋笔法.
至于第七条的理解,必须结合当时的情况,否则你一样会理解错误.当时为了压住学校里煽惑起来的邪风,"当权派"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是派工作组进驻学校来约束的,而第七条的意思是工作组整学生闹事头子是"必然要打击到一些真正革命的积极分子。这是方向的错误,路线的错误,决不允许这样做。",而对学生的革命行为,可以"一律不整".法律也管不着,其实就是放开学生斗刘邓,哪来的"太祖爷同样提到过有决不允许做的事情"?
文革16条出于毛泽东第一张大字报后三天,外界一般视作毛泽东主导的学生运动扭垮刘邓的工作组进驻引导,如果你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还以为太祖发善心呢.不是太好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