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身体互动 于 2012-6-12 21:07 发表 
大家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生产自己的航母有难度,我个人分析认为没有一点难度,理由如下:
基础支撑:中国目前已具有的庞大造船工业,大笔money(或者说国家掏得起,或者说一党的国家一句话说了算)。
1.关于钢板问 ...
1, 钢板问题你理解错误。航母飞行甲板需要的高品质刚,不是浅深数千米那样简单的要求。而是由两个重要指标---高硬度,高耐热,最关键的是在高热情况下不变形,其他的抗腐蚀性等要求就不用重复了。
航母甲板的生产工艺,一个难点就是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以美国为例,高品质钢材能耐高温,但是航母甲板必须焊接成形,可焊接性和高耐热就形成冲突。而更困难的是航母甲板必须进行高温焊接,将会导致钢材受热变形,对于固定翼飞机的起降而言,甲板的变形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事实上从以前披露的资料看,美国是采用对飞机甲板整体预热来解决焊接过程中热变形问题的,但是如此尺度(上千平方米)的甲板是如何均匀预热的,这点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美国似乎没有公开过其技术,所以中国的航母实验从引进前苏联的攻击航母开始,就是为了暂时回避诸如此类的工艺问题。如果项目计划控制的好,那么当海航对攻击母舰的使用吃透,军工部门也应该解决了航母生产过程中工艺问题;
2,电磁弹射和受控核裂变是两码事。制造一维或者二维势井以控制少量粒子(光子)现在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很多都拥有这种能力,但是控制一颗粒子和将数十吨重的飞机弹射上天是两码事。事实上电磁弹射技术,即便在美国也遭遇很大困难,因此更可靠的是使用蒸汽弹射。对于电磁炮,电源利用率问题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并不是你想想的,将一连串的电源串联和并联就能轻易解决,美国在电源上苦斗了几十年,才在电磁炮技术上有了突破。
3,关于核动力问题,其实这倒是最简单问题,中国在这上面功夫已经很多,不再详细叙述。
航母研发的问题是个非常棘手的系统问题,这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会像我们提供技术资料,所以我们才厚着脸皮引进老瓦用于测试,以便试验出航母的使用方法。技术问题是技术问题,不能“大赶硬上”喊几句口号就能上马的。就连从二战前就开始使用航母的美国,也是在遭遇到一系列问题后,才明白航母上的灭火器应该装在哪一个部位,这样的技术问题,如果我们不吃透就仓促上马,是要出大事的!